该项目为工程实训基地及超低能耗建筑研发中心,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新校区内,项目包括实训主厂房和副楼( 超低能耗建筑部分) ,总建筑面积约4000 ㎡,其中超低能耗建筑研发中心( 副楼) 面积约1200 ㎡。实训厂房主要有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暖通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和建筑装饰等实训实物及对应技能训练平台,超低能耗建筑研发中心主要有8 个实验室。项目于2015 年秋季开工,计划2017 年5 月建成投入使用。 城建学院超低能耗建筑通过整合并应用当前最先进的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创新,建造超低能耗试点工程,研究设计施工技术,成本控制途径,检验示范工程运行效果,为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开拓市场奠定基础,推进绿色低碳节能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总造价900万元,省财政对民办高校科研基地建设专项补贴369万元均已到位,企业投资100万,其余自筹,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
建筑类型: | 学校 | 供暖空调面积: | 667 ㎡ |
建筑面积: | 1188 ㎡ | 建筑层数: | 地上2层/地下0层 |
气候区: | 严寒 | 单位面积造价: | 3000 元/㎡ |
窗墙比: | --- | 同类建筑造价: | 1600 元/㎡ |
体型系数: | 0.3 | 竣工年份: | 2016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屋面传热系数(W/㎡K) | 0.15 | --- | 0.20 |
外墙传热系数(W/㎡K) | 0.15 | --- | 0.20 |
外窗传热系数(W/㎡K) | 1.0 | --- | 1.2 |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 0.50 | --- | 0.50 |
气密性(n50/h) | 0.6 | --- | 0.6 |
遮阳系数 | --- | --- | ---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 12.93 | --- |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 19.57 | --- |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 13.41 | --- |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 14.10 | --- | --- |
终端电耗(kWh/㎡a) | --- | --- |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 40.07 | --- | --- |
建筑能耗统计: 供热/供冷,照明,插座,其他 |
被动技术 | 主动技术 |
自然采光 | 高效照明 |
自然通风 | 节能电器 |
遮阳 | 机械通风热回收 |
光导技术 | 热水热回收 |
地道风 | 置换通风 |
储热 | 辐射供冷/暖 |
被动式得热 | 空气源热泵 |
绿植 | 水源/地源热泵 |
围护结构设计: 外墙:采用加气砼砌块+岩棉+苯板+表皮层保温系统。 外窗:采用哈尔滨森鹰牌铝包木被动窗,为三玻两腔充氩气中空玻璃,传热系数仅为0.9W/㎡。 地面、屋面、基础和外门:都采用了严格的保温措施。 整个建筑采取无热桥和气密性设计以及施工监控。 为避免热桥现象,进出管道,做无热桥处理,避免结露霉污;对突出构件完全包裹,悬挑处与主体隔断,做保温隔热处理。 建筑防热桥优化设计: 1.避免热桥现象,进出管道,做无热桥处理,避免结露霉污。 2.突出构件完全包裹,悬挑与主体断开,做保温隔热处理。 3.预埋金属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隔热垫层,避免热桥。 4.外墙金属支架的无热桥设计与安装。 气密性优化设计: 1.在窗洞口、穿墙预埋件、屋顶连接处、建筑物阴阳角包角等部位采用密封材料和配件隔绝传热,确保保温系统的完整性。 2.防止密封平面被穿透。如有电线管穿透,挂件穿透等,采用专用构件连接和密封处理。
本项目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组成建筑供能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除实现供暖供冷双重目的外,还可进行新风处理;太阳能系统除进行生活热水供应外,还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热补偿,从而形成严寒地区地源热泵-太阳能联合供能的集成技术。 采用太阳能+风能互补并网发电,电网接入采用400v低压侧就近并网方式。光伏发电设计装机容量为29.75kWp,风力发电采用四台置于屋顶的微风力发电机。
暂无能耗数据分析数据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连续监测以上各项数据,得出项目所在区域有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为相关持续研究提供大数据积累,为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