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桥东北角,东临西翠路,南邻复兴路,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位于五棵松篮球馆东南侧。与对面的篮球广场形成对称性布局方式突出了五棵松篮球馆南侧的空间序列。 建筑主要功能: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球比赛的热身馆及训练馆,本项目内含一块标准的的比赛冰球场,一块标准训练场,除此之外还包括比赛配套服务、体育文化互动体验等功能。 建筑规模与性质: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共设置南北两块30*60的标准冰面,其中北侧标准比赛冰球场含看台1703座,南侧训练场含看台204座。
建筑类型: | 其他 | 供暖空调面积: | 38400 ㎡ |
建筑面积: | 38400 ㎡ | 建筑层数: | --- |
气候区: | 寒冷 | 单位面积造价: | --- |
窗墙比: | --- | 同类建筑造价: | --- |
体型系数: | 0.10 | 竣工年份: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屋面传热系数(W/㎡K) | 0.24 | --- | --- |
外墙传热系数(W/㎡K) | 0.20 | --- | --- |
外窗传热系数(W/㎡K) | 0.8 | --- | --- |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 0.21 | --- | --- |
气密性(n50/h) | 0.6 | --- | --- |
遮阳系数 | --- | --- | ---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 --- | --- |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 --- | --- |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 --- | --- |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 --- | --- | --- |
终端电耗(kWh/㎡a) | --- | --- |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 --- | --- | --- |
建筑能耗统计: |
被动技术 | 主动技术 |
自然采光 | 高效照明 |
自然通风 | 节能电器 |
遮阳 | 机械通风热回收 |
光导技术 | 热水热回收 |
地道风 | 置换通风 |
储热 | 辐射供冷/暖 |
被动式得热 | 空气源热泵 |
绿植 | 水源/地源热泵 |
本项目采用3台磁悬浮变频冷水机组用于空调区域供冷,单台制冷量为1522kW 性能系数(COP)达到6.256,在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达到10.402,远高于常规冷水机组。 本项目设计采用溶液除湿方案,回风进入除湿单元中被降温、除湿到达送风状态点。除湿单元中变稀的溶液被送入再生单元进行浓缩。热泵循环的制冷量用于降低溶液温度以提高除湿能力,冷凝器的排热量用于浓缩再生溶液,能源利用效率较高。
针对针对五棵松冰上场馆的能耗特点(新风能耗大、除湿能耗大、制冰余热大等),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终只给出达到60%节能要求的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系统、制冰系统、冰场内外分区环境控制的技术参数要求 室内环境设计参数和建筑关键部品参数均满足《管理暂行办法》技术要点要求 节能率达到66.07%,满足技术要点不低于60%的要求 技术经济较为合理,具备可实施性和示范性。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也是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履行我国在申奥阶段所承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 大量创新的特殊节点设计:直立锁边屋面保温和气密性设计;清水混凝土建筑保温节点设计;非透明玻璃幕墙保温设计;粘贴式光伏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夹具式固定设计 首次大面积采用传热系数低于1.0的高性能玻璃幕墙 首次在冰场采用溶液除湿机组,替代传统的电热转轮除湿 首次对冰场区域进行再保温设计,平衡保温和结露风险 采用磁悬浮冷水机组、大风量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冰场区域采用满足高清转播需求的LED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