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建学院实验实训中心(ID:71)

项目简介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部教育城彩石片区,旅游路东首,分南、北两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南、北两栋楼同期建设,通过连廊连通,总建筑面积31695.25 m2,总投资约1.2亿元,主要用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 该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CSTC)和德国能源署(dena)提供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咨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由中建八局二公司负责施工。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和被动式低能耗技术的施工培训,正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计划于2018年3月全部完工。 作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承载了建设方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与设计单位、技术咨询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各方的深厚期望。特别是在施工建设方面,施工方将本着“鲁班精神”,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三分设计七分施工”的精髓切实贯彻在施工工地始终,不仅实现精细化设计,更实现精细化施工。通过对该项目工地的初步检查,中德双方专家都对该项目从建设方到施工方的认真态度和严格管理表示认可。

项目基本信息

建筑类型: 学校 供暖空调面积: 21428.67 ㎡
建筑面积: 21429 ㎡ 建筑层数: 地上6层/地下1层
气候区: --- 单位面积造价: ---
窗墙比: 0.30 同类建筑造价: ---
体型系数: 0.18 竣工年份: 2019

公众日信息

  • 开放日期: 暂无数据
  • 详细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
  • 联系人: 暂无数据
  • 联系人电话: 暂无数据
  • 联系人邮箱: 暂无数据

围护结构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屋面传热系数(W/㎡K) 0.12 0.45 ---
外墙传热系数(W/㎡K) 0.17 0.5 ---
外窗传热系数(W/㎡K) 0.8 2.5 ---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0.55 --- ---
气密性(n50/h) 0.6 --- ---
遮阳系数 0.3 --- ---

能耗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15.0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36.0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21.3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23.6 --- ---
终端电耗(kWh/㎡a) 40.0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120 --- ---
建筑能耗统计: 供热/供冷,照明

节能技术应用

被动技术 主动技术
自然采光 高效照明
自然通风 节能电器
遮阳 机械通风热回收
光导技术 热水热回收
地道风 置换通风
储热 辐射供冷/暖
被动式得热 空气源热泵
绿植 水源/地源热泵

高性能围护结构

- 外窗安装时,采用外挂的方式,外保温压在窗框上,确保外保温层与窗框形成连续的保温层,实现外窗安装的无热桥设计,在窗洞口设置窗台板,保护保温层。 - 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采用断热桥锚栓,由于外墙外保温厚度较厚(EPS 250mm),保温层外使用涂料处理,并优选散气性能较好的涂料。 - 屋面保温应连续无热桥,屋面保温材料尽量选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与墙体不同的是,屋面保温还特别需要注意防水和抗压性能,保温层排汽构造严格按照屋面技术规程设计,注意在保温层靠近室内侧设置隔汽膜。 - 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的保温应与屋面、墙面连续,避免出现结构性热桥,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热桥。 - 地上外墙保温靠近地面的部分,应采用耐腐蚀、防水性能较好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外墙保温与地上部分保温连续,地下室外墙保温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地下室外墙保温层内部和外部设置两道防水层,最外层防水延伸至地面以上500mm。内层防水延伸至与室外地面以上300mm;地下室内墙保温从顶板向下设置,完全覆盖地下室内墙。 - 管线穿外围护结构处,进行妥善的气密性封堵,应给出完

可再生能源利用

为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本项目设置了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采用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器,设置于北侧屋面,出水温度上限为95℃,真空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得热在冬季被用来加热新风,在夏季被用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取冷水用来冷却新风。除光热系统外,南侧屋面基本满布太阳能光伏装置,其产生的能源供全楼照明和暖通空调设备使用。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设计装机容量为80kW,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

冷热源系统

采用风冷多联机热泵机组作为主要冷源,1台100kW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与2台200kW电制冷水冷冷水机组作为新风系统的辅助示范冷源。当太阳能充足时,优先使用太阳能吸收式机组为新风系统供冷,当太阳能不足时,使用电制冷机组为新风系统供冷。当负荷较小时,仅通过新风系统向室内供冷,当负荷较大时,新风系统和多联机系统同时向室内供冷。 风冷多联机组和校园锅炉房的一次热水是本项目的主要热源。一次热水和设在南楼屋顶的400㎡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产出的热水均供给新风系统的加热盘管,通过加热新风向室内供暖。当太阳能充足时,优先使用太阳能供暖;当负荷较小时时,使用新风系统向室内供暖;如新风系统不能满足供暖要求,启用多联机系统向室内供暖。

能耗数据分析

暂无能耗数据分析数据

项目影响

暂无项目影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