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为居住类项目配建社区服务中心,位于地块西南区域,建成后将取得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被动房认证、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全国性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为748.43㎡,总建筑面积为2689.44㎡,均为示范面积。其中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615.54㎡,地下建筑面积为1073.90㎡。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类型: | 其他 | 供暖空调面积: | 2689.44 ㎡ |
建筑面积: | 2689 ㎡ | 建筑层数: | 地上2层/地下1层 |
气候区: | --- | 单位面积造价: | --- |
窗墙比: | --- | 同类建筑造价: | --- |
体型系数: | --- | 竣工年份: | 2019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屋面传热系数(W/㎡K) | 0.11 | --- | --- |
外墙传热系数(W/㎡K) | 0.12 | --- | --- |
外窗传热系数(W/㎡K) | 0.8 | --- | --- |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 0.45 | --- | --- |
气密性(n50/h) | 0.6 | --- | --- |
遮阳系数 | --- | --- | --- |
技术指标 | 设计值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 13.7 | --- |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 14.1 | --- |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 10.7 | --- |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 29.59 | --- | --- |
终端电耗(kWh/㎡a) | --- | --- |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 58.38 | --- | --- |
建筑能耗统计: 供热/供冷,照明 |
被动技术 | 主动技术 |
自然采光 | 高效照明 |
自然通风 | 节能电器 |
遮阳 | 机械通风热回收 |
光导技术 | 热水热回收 |
地道风 | 置换通风 |
储热 | 辐射供冷/暖 |
被动式得热 | 空气源热泵 |
绿植 | 水源/地源热泵 |
外窗均采用铝包木框架、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窗。开启方式为内开内导。外窗户均为气密窗,玻璃传热系数为0.62 W/m2K,框材传热系数为0.71 W/m2K,综合传热系数≤0.8 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为0.48。外墙保温为80mm厚真空绝热板,双层错缝粘贴,采用断热桥锚栓与墙体进行固定;女儿墙处外保温连续完整,将女儿墙全部包裹
本项目采用两台涡旋地源热泵机组。一台制冷量为76.5KW的1#低温冷水机组,夏季进出水温度12/7℃;另一台制冷量为57.9KW的2#高温冷水机组,夏季进出水温度19/16℃。冬季进出水温度均为40/45℃。机组制冷COP>5.0,制热COP>4.5,IPLV>6.5。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采用不同水温,最大限度提高机组效率。
暂无能耗数据分析数据
暂无项目影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