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ID:38)

项目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项目位于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内图书信息楼南侧,紧邻雪山东麓,总建筑面积9721.05平方米。本工程为地上6层,其中1、2层主要是实验室,3-6层主要为研究室。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屋顶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防。 2014年山东省首批确立了11个被动房试点示范项目,山东建筑大学装配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楼是唯一一个装配式被动房项目。该项目由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建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设计优化、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施工。

项目基本信息

建筑类型: 普通居住建筑 供暖空调面积: 7906.38 ㎡
建筑面积: 9696 ㎡ 建筑层数: 地上 6 层
气候区: 寒冷 单位面积造价: 5000 元/㎡
窗墙比: --- 同类建筑造价: 4000 元/㎡
体型系数: 0.18 竣工年份: 2017

公众日信息

  • 开放日期: 暂无数据
  • 详细地址: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内图书信息楼南侧
  • 联系人: 暂无数据
  • 联系人电话: 暂无数据
  • 联系人邮箱: 暂无数据

围护结构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屋面传热系数(W/㎡K) 0.14 --- 0.45
外墙传热系数(W/㎡K) 0.14 --- 0.5
外窗传热系数(W/㎡K) 1.0 --- 2.7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0.4 --- 0.52
气密性(n50/h) 0.6 --- 0.6
遮阳系数 --- --- ---

能耗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14.5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5.9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5.86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28.17 --- ---
终端电耗(kWh/㎡a) ---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60 --- ---
建筑能耗统计: 供热/供冷,照明

节能技术应用

被动技术 主动技术
自然采光 高效照明
自然通风 节能电器
遮阳 机械通风热回收
光导技术 热水热回收
地道风 置换通风
储热 辐射供冷/暖
被动式得热 空气源热泵
绿植 水源/地源热泵

高性能围护结构

1)外墙采用200mm石墨聚苯板外保温,屋面及首层地面采用22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架空楼板采用200mm石墨聚苯板外保温。 2)外窗采用塑料窗框(外加铝合金扣板),配置5Low-E+16Ar+5Low-E+16Ar+5三层中空玻璃,中空玻璃采用暖边间隔条密封,中空玻璃间层充惰性气体氩气。 3)天窗采用威卢克斯品牌成品天窗,整窗传热系数不大于1.0W/(㎡·K),带自动遮阳及自控系统,天窗可开启面积占天窗总比例约27%。 4)项目在西侧外窗外侧设计了电动百叶遮阳,以降低夏季西晒对室内舒适性的负面影响及夏季制冷负荷。

可再生能源利用

本工程采用高温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夏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16/21℃,地埋管侧出水温度25/30℃; 冬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41/45℃,地埋管侧出水温度10/7.5℃。室外地埋管换热器共设126个钻孔,钻孔间的设计间距为5m,钻孔的直径为150mm。钻孔内设置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器设计长度为100米,公称外径为De32,设计钻孔总长度约12600m。每6个孔为一环路,设室外分集水器;U型管支管直接与联箱连接,PE管管径为De32,联箱与风集水器之间的PE管管径为DE63;室外主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敷设深度为1500mm。过渡季或负荷较小情况下利用土壤余冷直接通入末端设备进行制冷,机组额定工况制热量369KW,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40/35℃。

冷热源系统

在项目1、3、5层分设一台6 000m3/h的内冷式双冷源新风机组(内置冷源,全热回收利用排风冷凝),机组自带板式热回收,热回收效率不小于75%。夏季,用15~19℃的高温水进行预处理,再由机组自带的压缩机进行深度除湿,负责室内湿度控制;冬季,新风经全热回收装置预热,经汽化式加湿器加湿后,可直接向室内送风。排风在经全热回收后,直接排向室外。新风系统支管设电动调节阀,可根据室内CO2浓度调节控制新风量和新风机组的启动。

能耗数据分析

暂无能耗数据分析数据

项目影响

1)实现被动式与装配式钢结构的高效结合 本项目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楼板及屋面板采用叠合楼板,外墙主体采用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ALC)墙板。项目成功的将被动式建筑技术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与应用结合,钢结构件及围护结构均采用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创新性的完成了钢结构、ALC板和被动式节点处理技术高效结合的专项设计方案,实现了被动式与钢结构装配式的耦合,为全国首例。 2)突破传统钢结构建筑气密层设置方式 钢结构建筑由于存在众多结构性穿越,通常在钢结构建筑外墙外侧设计气密层。项目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梁柱布置,减少了结构性穿越,内部使用特殊材料和构造形式,实现在钢结构建筑外墙内侧形成气密层,为全国首例。 3)特有的被动式建筑外窗内置安装方式 突破传统被动式窗外挂安装方式,采用符合热工性能的被动式门窗内置安装方法,为全国首例。 4)特殊的拉结点封堵构造 使用灌浆料+挤塑板形式对拉结点进行封堵,同时保证被动式建筑所需的气密性和热工性能,为全国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