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城救灾指挥中心(ID:114)

项目简介

济南市中心城区防灾避险公园(泉城公园)救灾指挥中心是山东省首批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由德国能源署和住建部科技中心负责全过程建设技术指导。项目占地面积约800㎡,建筑面积2030.9㎡,其中被动式建筑面积1346㎡。 2016年3月18日,通过德国能源署和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的验收并取得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识,成为济南市首座获得被动式标识的建筑。

项目基本信息

建筑类型: 办公楼 供暖空调面积: 1600.7 ㎡
建筑面积: 1601 ㎡ 建筑层数: 地上2层/地下1层
气候区: 寒冷 单位面积造价: 5900 元/㎡
窗墙比: --- 同类建筑造价: 3600 元/㎡
体型系数: 0.29 竣工年份: 2015

公众日信息

  • 开放日期: 暂无数据
  • 详细地址: 济南市泉城公园西南角
  • 联系人: 暂无数据
  • 联系人电话: 暂无数据
  • 联系人邮箱: 暂无数据

围护结构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屋面传热系数(W/㎡K) --- --- ---
外墙传热系数(W/㎡K) --- --- ---
外窗传热系数(W/㎡K) --- --- ---
外窗太阳得热系数SHGC --- --- ---
气密性(n50/h) --- --- ---
遮阳系数 --- --- ---

能耗指标

技术指标 设计值 标准值 实测值
单位面积供热负荷(W/㎡) --- --- ---
单位面积供冷负荷 (W/㎡) --- --- ---
单位面积年热需求(kWh/㎡a) --- --- ---
单位面积年冷需求(kWh/㎡a) --- --- ---
终端电耗(kWh/㎡a) --- --- ---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kWh/㎡a) --- --- ---
建筑能耗统计:

节能技术应用

被动技术 主动技术
自然采光 高效照明
自然通风 节能电器
遮阳 机械通风热回收
光导技术 热水热回收
地道风 置换通风
储热 辐射供冷/暖
被动式得热 空气源热泵
绿植 水源/地源热泵

高性能围护结构

暂无高性能围护结构简介

可再生能源利用

该项目太阳能系统使用热管集热器实现太阳能的光热转化。阳光照射并聚焦到真空管上,真空管吸收反射的阳光加热管内热管,热管内的介质加热后将热能传导到水箱,热水进入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为机组提供制冷或制热的能源。制冷过程为:水箱里的高温热源水进入吸收式机组,主机以热水机的循环进行制冷运行。输出的冷水通过蓄冷罐传输到末端。制热过程为:阳光照射在反射板并聚焦到真空管上时,管内的循环水被加热至储水箱,通过储水箱送至末端进行采暖。

冷热源系统

系统冷源: 选用制冷量为35.2kW 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WFC)一台,为系统提供冷量,吸收式制冷机组安装在地下一层的空调机房内。 系统热源: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所需热量及系统冬季采暖热量由太阳能系统提供,集热器安装于救灾中心二层屋面,集热循环泵安装在地下一层空调机房内,整个系统采用温差循环,当储热水箱底部温度与集热器出口温差达到8℃以上时,对应的集热循环泵启动;当储热水箱底部温度与集热器出口温度温差达到3℃以下时,对应的集热循环泵停止。屋面集热系统管路坡度为0.005,坡向供回水立管。 空调水系统: 采用二次泵定流量双管制系统,共分两个回路,分别为新风机组回路和末端回路。制冷机组制备的冷水由WFC循环泵输送至空调机房的分水器内,再由末端循环泵送入末端。 辅助能源系统: 当太阳能不足以满足供冷需求时,由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冷量或热量,空气源热泵机组安装在救灾中心二层屋面。

能耗数据分析

暂无能耗数据分析数据

项目影响

暂无项目影响数据